礦物加工可行性試驗是在實驗室或試驗廠條件下,采取具有工業意義的選礦提純、粉磨、表面改性等方法,對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加工可行性試驗。
通過試驗,可研究探索樣品選礦提純、粉磨、表面改性等加工方法、可能達到的指標、現場作業影響因素等。
1、為什么要進行礦物加工可行性試驗?
?。?)為地質勘探部門進行礦床評價、判定礦物工業利用價值、制定工業指標及指導進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依據。
?。?)為礦物加工企業設計建設提供依據。
?。?)為進一步完善或改進生產現場的工藝流程、提高工藝指標提供依據。
2、礦物加工可行性試驗的流程是什么?
?。?)制定礦物加工可行性試驗計劃
計劃一般需包括以下內容:
研究目的及任務,通常通過研究題目來體現。
試驗研究方案及預期結果、試驗內容及進度安排等。這是研究計劃的核心部分,必須經過詳細論證。
試驗人員組成及分工、試驗所需的儀器及設備、試驗經費預算、試驗輔助計劃如樣品分析及化驗等。
?。?)研究前試樣的采取與制備
對試樣采取的基本要求是樣品必須具有代表性。這種代表性主要體現在兩點:
一是在數量上,要求所采樣品既能滿足試驗研究需要,又不至于因盲目要求多采而增大取樣工作量;
二是在性質上,要求所采樣品必須與被試驗物料一致。若試樣代表性不足,試驗結果難以反映研究樣品的真實可加工性,研究工作也就相應失去意義。
試樣的制備加工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篩分、破碎、混勻、縮分,對某些特殊樣品還需經過脫水及干燥等手段處理。
對試樣的采取及制備應盡量采用機械及自動化設備,以降低試樣采取及加工過程中因手工操作而人為造成的誤差。
?。?)試樣物質組成的研究
試樣物質組成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化學成分研究。通常采用光譜分析研究樣品中所含元素的種類及大致含量,通過化學全分析及多元素分析確定樣品中各種元素的含量。
礦物組成分析。通過物相分析可以確定樣品中某種元素的礦物存在形態及含量。
樣品理化性質研究。主要有密度、比表面積、泥化程度、粒度組成、硬度、脆性、可磨性、摩擦因數、堆積角、磁性、電性、表面潤濕性、放射性、形狀、顏色、光澤、發光性等。
?。?)加工方法的選擇及試驗研究
科學合理地選擇加工方法是決定研究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。常用的加工方法有:
粉磨:破碎與篩分、磨礦與分級、超細粉碎與精細分級等;
選礦提純:包括重選法、浮選法、磁選法、光電選、煅燒及化學處理等。
表面改性:包括物理涂覆、化學表面改性、沉淀反應、機械力化學、插層改性、膠囊化改性等。
?。?)加工流程的選擇及試驗研究
在確定礦物加工方法及條件試驗后,需根據樣品性質確定合理的礦物加工流程,并按確定的流程進行相應的試驗研究。
?。?)研究報告的整理與編制
試驗研究工作完成后,整理試驗數據并對試驗進行總結,在此基礎上編制試驗報告方能體現研究成果。
更多精彩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(粉體技術網)
|